当前位置: 首页 >> 通知公告 >> 正文

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的通知

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10日

各学院: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打造文科实践育人平台,深化文科实践教改革创新加强文科实战型人才培养,提高文科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,由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办,山东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承办“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”。现就我校组织参加本次大赛相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
一、大赛主题

融创赋能 实践致新

二、大赛目标

“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”是面向在校大学生举办的校园赛事,旨在强化文科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,引导文科专业学生以大赛为平台开展扎根实际、深入一线的实践创新活动,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,推动新思想、新技术等内容在各学科专业中真正落地,产出一批调查报告、研究报告、文艺作品、应用产品等高质量实践创新成果,提高文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,涌现一批实战型高素质文科人才,推动高校文科人才培养实质性“脱虚向实”,将人才“软实力”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“硬支撑”

——更思政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发挥文科培根铸魂价值功能,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实践创新,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生、坚定文化自信、增强社会责任感,培养有理想、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。

——更实战。坚持实践导向,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开展项目探索和赛事锻炼,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、真解决问题,做到知行合一、以知促行、以行求知,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,培养国家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实战型文科人才。

——更融合。深化跨界融合,突破学科之间、校际之间、产教科教之间、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,建立综合性实践创新平台,推动学生开展跨学科、跨专业、跨产教的实践锻炼,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,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。

——更创新。坚持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创,推动项目式教学改革,鼓励学生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开展以项目为牵引的实践创新活动,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,培养文科拔尖创新人才。

——更智能。推动数智赋能,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,引导学生运用新兴技术赋能人文社科新发展,研究数字技术伦理性、思想性、智慧性等人文相关新问题,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和综合能力,培养数字时代文科创新人才。

三、大赛内容

大赛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方向设置文史哲、经管法、教育、艺术四个组别。参赛团队要聚焦社会现实问题,结合专业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、社会实践、生产实习、志愿服务、国际交流等实践创新活动,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实践问题。(详见附件1)

四、参赛要求

1.参赛团队要坚持问题导向,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,在扎根社会基层、直面真实场景的过程中,以专业视角剖析社会问题、解决现实难题,推动学科专业知识在真实问题中的运用,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、提升对社会的认识、增进同人民的感情。

2.本次大赛面向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、研究生(不含在职教育)。大赛参赛形式为团队赛,每支参赛团队由3-15名学生和1-3名指导教师组成,其中团队负责人1名(须为文科专业本科生),鼓励学生跨学科、跨专业、跨学段组队。研究生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数量的30%。每人限负责一个团队,但可同时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其他团队报名。每位指导教师至多指导2支参赛团队。

3.参赛团队只能选择1个符合要求的组别报名参赛,报名时以参赛团队负责人学籍所在学校作为参赛单位。已获首届大赛决赛金奖、银奖的项目,如内容基本相同并无特别创新进展,不得重复参赛。已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及以上的项目,不得参赛。

4.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真实、健康、合法,不得含有任何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 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。应在创意、想法、思路等方面具有原创性,所涉及的发明创造、专利技术、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。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权利。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提出并查证,将取消其参赛资格。

五、参赛形式

参赛项目均须提交《参赛项目报告》(详见附件2)及《参赛项目汇报材料》。视项目情况可酌情提交有关支撑材料。其中《参赛项目报告》将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。《参赛项目汇报材料》须由参赛团队独立完成并真实反映团队亲身实践过程,采用PPT、PDF等可用于汇报展示的形式。有关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调研报告、研究报告、论文、报道等反映项目实践过程及成果的材料。


、大赛赛制

大赛采用初赛、决赛两级赛制。初赛由各高校组织决赛由山东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组织。初赛、决赛设置网评赛、现场赛两个环节。项目在各赛段各环节的成绩独立计算,不累计。

网评赛阶段组织评审专家对所有晋级决赛项目进行网评,以《实践创新项目报告》为主要依据,结合汇报材料、支撑材料,对项目进行评定(评审指标见附件3)。根据网评结果,遴选一定比例的项目晋级现场赛。现场赛阶段组织参赛团队使用汇报材料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,评审专家综合展示及答辩情况进行评定,决出大赛奖项。

七、评审规则

1.大赛评审坚持公平、公开、公正的原则,接受社会监督。

2.大赛评审坚持实践导向,以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,考察学生能否结合专业学习真正深入一线开展实践(包括实践时长、形式、规模、频次等方面),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、真解决问题,提高专业素养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(评审指标详见附件3)

3.大赛评委以高校专业教育领域专家为主,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部门、行业企业、科研院所等实务专家参与。

4.各比赛环节的相关评审资料须留档备查。

、奖项设置及晋级名额

初赛:设置金、银、铜奖,获奖比例分别为校参赛项目数的10%、20%、30%。按照规定,学校将按照审核通过项目数的10%推荐晋级决赛项目,且推荐晋级决赛项目最多不超过8个。

决赛:大赛设置金奖(含冠军1名,亚军1名,季军1名)、银奖、铜奖、优秀奖,获奖比例组委会视情况确定

、赛程安排

(一)参赛报名(8月-9月

8月5日-9月10日之间,参赛团队通过大赛系统注册报名(网址:https://xwk.sdu.edu.cn/),并提交相关参赛材料。同时,将与网络报名信息一致的“项目报名表”(附件4)发送至wlsjds7@126.com邮箱。

)初赛(9-10月)

初赛由学校组织依托大赛系统进行评审,初赛完成时间最晚为10月10日,如有变化另行通知。

)决赛(11月)

决赛由山东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组织。决赛分为网评赛和现场赛,现场赛在西安交通大学进行。

赛程时间表如下:

赛程

时间

主要内容

参赛报名

8月5日-910

参赛团队提交报名信息及相关材料

初赛

1010日前

学校组织初赛并推荐晋级决赛项目

决赛

11中旬

决赛决出各类奖项

具体时间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,请及时关注大赛官网通知

十、工作要求

(一)各学院要高度重视,加强宣传,广泛发动,指定专人负责赛事组织及资格审核等工作。

(二)各学院要加强指导,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赛,重点加强对学生赛事选题、实践过程的指导

(三)参赛团队负责人于2025年9月10日前识别下方二维码完成校赛报名。参赛学生加入赛事咨询 QQ 群(群号:1053594951),各学院专门负责本次大赛的老师加入学院联络QQ群(群号:1053781315),便于赛事咨询、通知接收、参赛交流等。

教务处 创新创业学院 现代邮政学院

202584日      

 

下一条: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陕西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的通知

关闭页面

雁塔校区

电话:029-85383106

邮政编码:710061

雁塔校区地址:西安市长安南路563号

长安校区

电话:029-88166105

邮政编码:710121

长安校区地址: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18号

关注我们
友情链接
版权所有:西安邮电大学 2011- 中国西安长安南路563号 陕ICP备05001585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