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外网电(张允辉 秦瑞 刘强摄影报道)4月23日是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,据统计,90%以上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都有自己的读书计划,然而81%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一年内分别放弃了自己的读书计划。近年来公民阅读量逐年下降,这与人文素养下降有一定的关系,提高公民人文素养已经上升为一个国家问题。一个在文化方面薄弱的国家是不具备战斗力的,一个不读书的民族起码不是优秀的民族。
大学生是民族发展的希望,更要对读书重视起来。而现如今大学生读书现状令人堪忧,这引发了西安邮电学院师生的思考。恰逢西安邮电学院图书馆四月份在举办第三届读书月活动。那么该院的学生究竟是怎样读书呢?在读一些什么书籍?为什么经典著作不受大学生欢迎?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足?就这一系列问题,记者采访了该院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张学广教授、人文社科学院教授赵旗博士、图书馆副馆长宋德义和一些学生,希望借此机会倡议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们好读书,读好书,努力提高人文素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。
目前,大学生读书的功利色彩过于强烈。宋德义指出一个有趣的现象:该院图书馆有近2500多个座位,每天几乎座无虚席,但是图书外借率却不高。同学们把图书馆当成自习室,大多读的是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具有实用技术技能的图书,忙碌地做着与自身专业课程相关的复习资料,很少有人能抽出时间非功利性的去读书,去享受阅读的乐趣。这一现象很普遍,它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并没有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,当然,人文素养也就得不到提高。宋德义指出,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应试教育下,特别是理工科院校,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,为了更好地就业,大学生们不断充电的都是与求职就业相关的实用技能方面的知识。大家认为学习这类知识对将来就业会具有很大的帮助。大学生读书的功利色彩虽有其积极的一面,但这对个人整体素质的培养极其不利,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进程。试问一个只懂技能,缺乏内在综合品质的人,能成为社会的精英吗?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,理科生应迫切关注并学习如何处理人与自然,人与社会,人与人的关系,以及人自身的理性,情感,意志等方面的问题,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。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是培养对人的关怀、关注和尊重,加强对普适价值、真善美的探寻。
相较经典著作而言,大多数大学生们对路边摊的武侠小说、漫画等通俗读物爱不释手,将其作为日常消遣的工具。针对这一现状,张学广语重心长地谈到,通俗读物虽然简单易懂、具有较强的娱乐性,但处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们,思想尚未发育成熟,长期阅读通俗尤其是一些低俗和庸俗的作品,会影响其健全人格、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;不能准确自我定位,没有锻炼出宽广的心胸,对待问题可能会变的狭隘,无法正确去理解自己、他人和整个社会,无法了解并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。其实,苦难也是一种机会。对于学生而言,应加强阅读一些经典著作,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会十分艰涩,但是细细咀嚼后,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宋德义指出,大学生应该多阅读先秦古典文学、优美散文、诗词、鲁迅著作等书籍来陶冶自己的情操,他认为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,非常值得学生慢慢品读、遣词造句,诗词中蕴含的真善美爱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思想厚度,培养对人性的认知。他还推荐了如泰戈尔等一些外国文学大家。赵旗推荐大家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,主要学习其思想精华。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经典具有其历史意义,在不同的时代,它存在的价值不同,人们理解与感悟的方面也不同,但无论是什么时代,中国传统文化都是我们民族思想及意义的源头。
除了上述一系列问题,曾任该院大学生记者团绿园文学社责任编辑、通工0901班许书豪同学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,他认为在理工科院校,大学应该继续开设语文课,大学语文课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来体会文学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,其次,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意识到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重要性,并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提升自己的气质。说到读书的方法,他交流了自己的阅读习惯,在读书的过程中,思考非常的重要,比如解读一个人物时,不能人云亦云,要根据自己对人物的了解,有自己独到的见解,这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,而个人的修养也会因此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,下意识地接受书中所倡导的世界观,人生观和价值观,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。
该院老师们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,张学广认为大学应有意识的推动学术文化,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,多引进一些人文大家到大学里举办讲座,激发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兴趣。尽可能多的举办一些读书活动,给学生更多的平台。他认为,很多学生心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火苗还未被点燃,一旦点燃,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去。在学生层面,大学生们应该加强经典著作的阅读,除此之外,加强体育锻炼、培养文艺爱好,注重身心双修,形成良性的互动,理解人文,开发并保护自己的灵性。宋德义认为读书是一种交流,可以成立读书类社团,改善读书现状,他认为,读书是提高人文素质的途径之一,读书不是一两天的事情,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应渐渐转变为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活到老,读到老。赵旗指出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与思考;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,更是对经典的理解,要从生活、学习等各方面去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带来的意义,这就要求学生真正的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落到实处。
该院有关负责同志表示,希望大学生们学会非功利的去读书,平常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,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,坚持阅读经典著作,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,去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。